
IPO悬疑:同宇新材上市长跑,业绩暴跌、财务疑云谁是赢家?

同宇新材IPO长跑: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游戏,还是骑虎难下的尴尬?
漫长的等待:两年“提交注册”,背后的真相是什么?
2025年4月14日,同宇新材,这家以电子树脂为生的企业,终于走到了IPO的“提交注册”阶段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“提交注册”四个字,多少有点讽刺意味。毕竟,从2023年过会算起,这都过去两年了!要是从最初的受理日开始算,这场IPO长跑更是耗时34个月。这期间,资本市场的风向都变了几轮,同宇新材还能赶上这趟车吗?这背后,究竟是监管的审慎,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,恐怕只有天知道。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,无风不起浪,这么长时间的搁置,要说没点猫腻,我是不信的。
募资13亿的豪赌:电子树脂项目真能拯救业绩颓势?
招股书上写得天花乱坠,说这次要发行不超过1,000万股股票,募集13亿元巨款,投入到江西同宇那个年产20万吨的电子树脂项目(一期)中,还要补充流动资金。看起来雄心勃勃,但我总觉得这像是一场豪赌。电子树脂这玩意儿,技术门槛说高不高,说低也不低,竞争对手又不是傻子,你凭什么觉得你的项目就能一炮而红,扭转乾坤?而且,这13亿的投入,万一打水漂了,谁来负责? 恐怕到时候,倒霉的还是那些不明真相,盲目跟风的股民。
业绩变脸的罗生门:增长神话破灭,创业板定位还能站得住脚?
数据会说话:营收、利润双降,粉饰过的报表还能撑多久?
别跟我说什么行业周期,也别跟我扯什么宏观经济。数据摆在那里,赤裸裸地告诉你,同宇新材的经营状况就是不行。2022年到2024年,营收从11.93亿跌到9.52亿,复合增长率是刺眼的-10.64%。更难看的是扣非净利润,从1.86亿一路下滑到1.4亿,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-13%。这可不是什么小幅波动,这是断崖式下跌!我怀疑他们之前的报表是不是做过手脚,不然怎么会突然变脸变得这么彻底?这种企业,也敢号称自己是“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”?简直是侮辱“创新”这两个字。
深交所的拷问:业绩下滑风险,同宇新材如何自圆其说?
深交所也不是瞎子,早就盯上了同宇新材的业绩问题。两轮问询,一轮落实审核中心意见,甚至在现场,还连续四次追问业绩下滑的风险。这架势,摆明了就是不相信同宇新材的说辞。他们肯定也知道,这业绩下滑背后,肯定藏着不少见不得人的秘密。但我估计,同宇新材肯定有一套说辞,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。反正上市公司的嘴,骗人的鬼,只要能把股民忽悠进去,什么谎话他们都敢说。
创业板新规的紧箍咒:增长率不达标,上市之路还能走多远?
更要命的是,深交所还提高了创业板的门槛,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指标从20%提高到了25%。这对同宇新材来说,简直就是釜底抽薪。本来业绩就下滑得厉害,现在增长率还达不到标准,这上市之路还能走多远?我估计他们现在肯定焦头烂额,四处找关系,想方设法也要把这个事情给办成。毕竟,一旦上市失败,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,到手的鸭子,谁也不想让它飞了。
供应链的黑暗面:劣迹斑斑的供应商,环保底线在哪里?
锦泰达的黑历史:屡次违规受罚,同宇新材的“战略合作伙伴”?
同宇新材的供应商管理,简直就是一团乱麻。2023年新增的供应商锦泰达,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。这家公司劣迹斑斑,从2016年开始,累计被行政处罚了8次!我真是搞不懂,同宇新材是怎么想的,居然会选择这样一家问题公司作为合作伙伴?难道他们不知道,供应商的问题,也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和业绩吗?还是说,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利益输送?
环保处罚的警钟:43万罚款背后,是漠视环境的傲慢与侥幸?
最让人不能忍的是,锦泰达居然还敢违规排放工业废水!2020年,他们因为未按规定进行预处理,直接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废水,被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罚款43万元。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,这是对环境的公然挑衅!同宇新材作为他们的客户,难道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?难道他们就可以视而不见,听之任之,任由这些污染企业破坏我们的环境?这种企业,根本就不配上市,更不配在市场上生存。
财务造假的魅影:花式违规操作,内控如同虚设?
资金腾挪术:转贷、挪用,银行贷款成了提款机?
同宇新材的财务问题,简直可以用“触目惊心”来形容。什么转贷、挪用,简直把银行贷款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。他们先向银行申请贷款,然后把钱转给指定的供应商账户,供应商再把钱原路转回。这操作,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!这种行为,不仅违反了银行的规定,也扰乱了金融秩序。更重要的是,这说明同宇新材的内部控制,完全就是形同虚设,根本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。
小金库的秘密:个人账户收支,游走在灰色地带?
更离谱的是,同宇新材居然还设立“小金库”!他们以原出纳的名义开设银行账户,用于收取废品废料的收入,然后用这些钱来支付员工工资和营业费用。这种操作,简直就是把公司的资金,当成了自己的私房钱。这种行为,不仅违反了财务制度,也容易滋生腐败。谁能保证,这些钱没有被用于其他不正当的用途?
发票迷雾:虚构过路费,粉饰成本的障眼法?
最让人无语的是,同宇新材居然还虚构高速公路过路费发票,套取资金用于支付运输费和发放员工薪酬。这种行为,简直就是掩耳盗铃!他们以为可以瞒天过海,但实际上,这种财务造假的行为,只会让他们在监管面前暴露无遗。这种企业,根本就没有诚信可言,更不配得到投资者的信任。
结语:IPO之路,且行且珍惜?
同宇新材的IPO之路,走到今天这个地步,也算是咎由自取。业绩下滑、供应商违规、财务造假,桩桩件件,都足以让他们身败名裂。就算他们最终能够侥幸上市,也必然会面临市场的质疑和监管的压力。
我只想对同宇新材说一句: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,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,否则,等待他们的,只会是更加惨痛的失败。毕竟,资本市场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,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。而对于投资者来说,也应该擦亮眼睛,谨慎选择,不要被那些虚假的繁荣所迷惑,以免成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